银行股的投资逻辑-工商银行

银行这个生意,说来也挺简单,无非就是以一个较低的利息获取资金,然后以一个较高的利息将资金借给需要的人或公司,从中赚个差价。生意简单,分析起来也就相对容易了,银行要多赚钱,就三种方式:


1. 提高存款和贷款的利差,简单来说就是降低存款利率,提高贷款利率。

2.吸收更多的存款,同时放出更多的贷款,也就是扩大规模

3. 降低不良贷款率,减少烂账,增加回款。


一.银行有能力提高息差吗?

结论是显而易见的,银行完全没能力提高息差。我国的贷款利率和存款利率都存在明显的基线,上下浮动空间有限。随着这几年的储蓄搬家,存款利率基本保持在可浮动的上限,也就是基准存款利率的1.3倍。而贷款利率相对浮动空间会多一点,央行货币政策趋紧,则市场上资金少,贷款利率存在上浮。但是一般资金偏紧张的时候,央行通常会提高准备金率,这个时候可放款也会减少。尽管息差是提高了,但是放出去的总量则可能减少。

央行的存贷款率,差额基本固定

有一个疑问是,欧美之前都出现了负利率,如果将来我国GDP增速逐渐放缓,也出现负利率,那么银行该如何赚取息差呢?

二.银行有办法放出更多的贷款吗?

这个需要一分为二的看,第一是银行可贷出去的资金量是否会增加,第二则是需要贷款的客户是否也能同步增加。


随着GDP的增长,央行每年都会适量超发一定的货币。按照《2020年第四季度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所述,货币增量与GDP保持相匹配,按照现代经济学的理论,货币增量会比GDP多2-3个百分之点,也就是说假如今年GDP增速是5%,则增发的基础货币可能就是8%。这个超发的货币显然会进入到银行系统中。这样的话,银行可贷出去的资金量肯定是增加的。我们来看下宇宙第一行,工商银行历年的货币储蓄量。

每年存款基本稳步增长


存款基本每年都有增加,贷款基本同步增加。2013年到2020年,存款从14.6万亿增长到了22.6万亿,增长幅度为55%,大概平均每年存款增长6%。按说如果贷款速度也能保持6%的增速,那么银行每年的收入增长也能达到6%以上,然而宇宙行最近三年的利润增速仅仅为4%,也就是说尽管存款在增加,但是贷款不见得一定能放的出去。


企业贷款增速缓慢,个人贷款增速相对明显

这些年,工行的公司贷款基本没增加多少,真正有增长的也就是个人贷款,归根结底也就是房贷。房子涨价,则客户买同样一套房需要的贷款数增加,最终导致银行放贷总额上涨,那么银行收入则可以相对的快速增加。2019年下半年开始房地产的调控,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放松的迹象。前段时间恒大资不抵债的事情弄得沸沸扬扬,央行的说法是风险属于可控范围内。所以,至少很长一段时间,房地产依然会受控,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增速也堪忧。


三.银行可以降低不良贷款率吗?

理论上说,银行的核心竞争能力就应该是信用评估能力。而要有信用评估能力,就需要大量的客户数据做支撑。这方面银行其实相对弱势,客户数据更丰富的其实是阿里巴巴,京东,腾讯这样的IT企业。早些年,银行的系统都是外包出去的,自己躺着赚钱不好?毕竟银行有钱,有钱的才是大爷。后来阿里巴巴搞了个支付宝,也做贷款业务才发现狼来了。阿里持有大量企业和客户的信息,根据信息评估风险级别,然后放款。而这个钱就来自于其他合作银行,阿里成为了渠道和风控的核心,钱变得已经不那么重要了。当然央行发现阿里这个搞法,可能出现风险不可控,最后掐死了这种信用评估和资本分离的商业模式。不管怎么说吧,我们来看看工行这些年的不良贷款率:

每年都差不多,似乎也没什么空间了。

总结


银行目前来看唯一的成长点就是个人贷款,而个人贷款最重要的部分是房贷。而目前的大环境下,房地产不太可能被用来刺激经济的手段。也就是说银行股的成长性,这几年是别想了那唯一剩下的就是股息了,也就是每年大概4-5个点分红了。而当大环境不友好的时候,可能股价下跌几个点,就吞噬了股息收入,似乎是不太适合投资。而当房地产真的出现转机,我们为什么还要投资银行股,买地产股不是更香 ?


最后

即使银行是上市公司,银行在国家经济遇到问题时,或将需要为国家服务。即使是上市公司,最终这些银行的控股股东是政府、财政部。所以,我们知道因为这个问题,银行可能会需要提供公共服务。

从这个角度看,作为投资者会担心银行类的上市公司不是百分之百为股东利益运营的商业机构。每当国内经济遇到困难时,银行就可能会需要去提供服务,然后投资者会非常担忧,纷纷抛售股票等等,所以你必须非常小心。


解剖股市涨跌,深度分析公司,关注公众号

晓经济